增强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项战略任务。伴随着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舆论生态、文化业态深刻重塑。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数智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智时代已然到来,意识形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意识形态安全态势发生深刻变化。
数智技术加快重构社会知识生产结构,意识形态内容的生成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意识形态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核心要素,知识生产是意识形态生产的首要环节,而知识生产又是同生产知识的技术一同发展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当今时代,随着数智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未来社会知识生产的结构可能被人工智能按照“智能逻辑”重构与颠覆,这势必会导致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意识形态内容的生成过程会更多地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涌现出许多数字产品,极大地提高和丰富意识形态内容生成的效率和样态。但同时,由大量算料训练而成的人工智能知识生产很容易被算料本身的意识形态取向所左右,有可能生产出大量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内容。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知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容易造成大量同质化、无意义知识的泛滥,使人们饱受认知困扰,加大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辨识和认知的难度,进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造成冲击和影响。
数智技术加快改变信息收集、处理与分发模式,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发模式。一方面,数智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收集和处理自动化,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界限逐渐模糊。传感器遍布各处,能够实时收集各类信息,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云平台进行算法处理,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云平台生产新闻产品。另一方面,数智技术只需前期设计好模板并匹配好算法,新闻生产的主体即可由人转向计算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人机融合,在内容采编、内容审核、内容播发等多个场景中拓展,在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传播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在此情境下,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传播渠道更趋多元化。在数智技术的推动下,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和渠道日益多元多样,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但同时,也使得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熟谙的话语中心和以主流发布为基础的信息传播结构受到挑战。二是传播效果更为精准化。通过数智技术,媒体能够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并根据其需求和兴趣定制传播内容。这种精准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及时有效。但同时,长期精准化的信息推送容易导致受众陷入认知窄化困境,致使主流价值和话语难以深入个体的精神世界,进而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造成冲击和影响。
数智技术加快重塑舆论生态,意识形态安全态势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正在改变网络舆论环境,使得网络舆论热点的酝酿、发展与爆发环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网络舆情主体的多元化和数字化、网络舆情信息的多模态化和舆情表达的情感化。一方面,这导致网络舆论走势更加难以预测,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出现两极分化,增加了达成网络舆论共识的难度。面对数智技术给网络舆论场域带来的影响,网络生态治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正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要求我们既要更好发挥数智技术的正面效用,又要有效规避其给网络生态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让数智技术为我所用,有效介入、更好加强网络生态治理。
守正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面对数智时代新形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数智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话语、机制和形式,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数智时代,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越是风高浪急、风云变幻,越需要筑牢党的领导这根“定海神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着力解决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的问题,科学认识数智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切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和党管互联网的要求落到实处。
探索数智化内容生产。数智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对象之精准前所未有,这为当前探索数智化意识形态内容生产和供给提供了科技支撑。一是以现代科技赋能,使意识形态内容生产更“多”。这个“多”指的是内容产品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利用AI等工具,可以辅助生成文字、图像、视频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受众提供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吸引力。二是以现代科技赋能,使意识形态内容生产更“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受众的思想动态、兴趣偏好、行为方式等进行分析,对社会热搜和舆论热点进行精准研判,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生产更符合受众需求,力求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与特定受众的精准匹配。三是以现代科技赋能,使意识形态内容生产更“快”。在关键节点、敏感时刻和突发性事件出现时,要充分运用无延时传输等技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即时输出,实现“零时差”的新闻信息覆盖,让主流意识形态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制高点。
推动传播手段创新。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时代,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善于运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主动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功能维度。二是运用大数据、算法推荐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对受众进行精准画像,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的精细需求,分类、分级、分层构建弘扬主流价值的优质内容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精准推送、分众传播。三是创新传播话语体系。综合运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打破媒介的界限,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象化、符号化,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为受众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低失真的场景,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展现形式更为立体、生动。学会讲故事,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为广大群众真正理解、认同和掌握。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完善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形成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领域,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加强技术管网体系建设,坚决打赢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更好统筹网络发展和安全,完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机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深化“自媒体”及MCN机构治理,有力打击各种网络乱象,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提高网络文明水平,丰富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制作一批适应数智时代审美特点和传播规律的高质量全媒体作品,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感染力、说服力。
来源:2024年第11期《党建》杂志,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研究员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武 淳
校对:陈 蓉